聚苯胺
物品单位 | 价格 | 品牌 |
---|---|---|
千克 | 460 | RD |
- 产地:湖北
- cas:5612-44-2
- 发布日期: 2019-12-24
- 更新日期: 2023-02-20
产品详细说明
产地 | 湖北 |
品牌 | RD |
用途 | 聚苯胺,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种,具有特殊的电学、光学性质,经掺杂后可具有导电性及电化学性能 |
英文名称 | Emeraldin |
CAS编号 | 5612-44-2 |
别名 | 聚苯胺 |
纯度 | 99% |
规格 | 25kg/桶 |
分子式 | C48H38N8 |
聚苯胺
常用名 聚苯胺
英文名 Emeraldin
CAS号 5612-44-2
EINECS号:215-535-7
分子量 726.869
密度 1.2±0.1 g/cm3
沸点 869.2±65.0 °C at 760 mmHg
分子式 C48H38N8
熔点 >350 °C
外观:黑色粉末
含量:99%
聚苯胺,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种,具有特殊的电学、光学性质,经掺杂后可具有导电性及电化学性能。经一定处理后,可制得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和材料,如可作为生物或化学传感器的尿素酶传感器、电子场发射源、较传统锂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更优异的可逆性的电极材料、选择性膜材料、防静电和电磁屏蔽材料、导电纤维、防腐材料,等等。聚苯胺因其具有的原料易得、合成工艺简单、化学及环境稳定性好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。
聚苯胺的电活性源于分子链中的P电子共轭结构:随分子链中P电子体系的扩大,P成键态和P*反键态分别形成价带和导带,这种非定域的P电子共轭结构经掺杂可形成P型和N型导电态。不同于其他导电高分子在氧化剂作用下产生阳离子空位的掺杂机制,聚苯胺的掺杂过程中电子数目不发生改变,而是由掺杂的质子酸分解产生H+和对阴离子(如Cl-、硫酸根、磷酸根等)进入主链,与胺和亚胺基团中N原子结合形成极子和双极子离域到整个分子链的P键中,从而使聚苯胺呈现较高的导电性。这种独特的掺杂机制使得聚苯胺的掺杂和脱掺杂完全可逆,掺杂度受pH值和电位等因素的影响,并表现为外观颜色的相应变化,聚苯胺也因此具有电化学活性和电致变色特性。
用途:聚苯胺掺杂后具有导电性,它还具有光电转换性质和非线性光学特性等。